本市信息
2023年六月份温州市中小学“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来自: 发布时间:2023/6/25 9:54:55 浏览数:33148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温州市“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征集的通知》要求,经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市局直属有关学校组织推荐、专家组遴选等程序,现确定10项案例为2023月份温州市中小学“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2023月份温州市中小学“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名单

1687249565862.jpg 

1.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png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

 

六维一体:“双减”背景下构建区域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开启了中小学生成长新模式。在思考减负措施和方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三大群体的心理变化情况。一方面是家庭受学业成绩驱使,价值衡量单一,亲子矛盾凸显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对心育工作欠缺深入思考,落脚点和促进点把握不准。

为突破学校心育工作壁垒,关注个体心理发展需求,鹿城举区域心育团队之力构建“六维一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学校“双减”政策落地保驾护航。“一体”,即从“一个中心”场域建设联结区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系统。建设“小鹿心屿·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立足“体验化、自育性、未来感、美学式”理念,满足心灵阅读、趣玩舒压、艺术表达、情绪放松、辅导活动、个体咨询、家庭关怀、联合评估等个体需求,通过师生家长心理课堂,发挥区域“一体”的统领、辐射、指导、支持、联合教育功能,实现区校资源共享共富。“六维”主要功能体现在:一是完善课程架构,落实“心理课”全覆盖,解决薄弱校“无主题”问题;二是建设心辅站点,体验“跟进式”全覆盖,畅通医教共育绿色通道;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化”全覆盖,实现校内个性化心辅功能;四是提升家教氛围,优化“家校社”全覆盖,协助解决家庭教育困局;五是落实筛查保障,确保“查预警”全覆盖,关注学生情绪“亮灯”期;六是梳理处置流程,干预“针对性”全覆盖,于关键时刻把握救助的契机。

2.温州市市府路小学.png 

温州市市府路小学

 

构建PLA课程:让课后托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双减” 政策背景下, 中小学课后托管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减轻家长教育焦虑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三大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面对学校附近丰富的自然、文化、科技资源,学校在执行校内课后托管课程的基础上,构建15分钟教育步行圈,即1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以到达实践基地。打造PLA课程体系,为学生的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让学校周边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根据在地资源种类的不同,课程分为自然课程、场馆课程、行业课程以及道德教育课程四部分。着力发展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世界温州人。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学校还设计了发展性评价内容,采用多元多主体、三线并行的综合方式进行评价,一是采用 “尚好少年”积分评价;二是采用“平时+弹性(家长、学生、教师协商制)”的评价体系,关注平时,注重弹性需求;三是积极推行“大数据评价法”和“递进式评价法”等柔性的表单评价,逐步完善过程性评价法,清晰地了解教师“管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关注托管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以期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目的。

3.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png 

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构建的区域实践

 

为实现作业“减负、增效、提质”,龙湾小语组建项目化作业开发共同体,分别基于教材中的单篇教学、单元教学和有意义的主题,展开项目化作业的构建研发,探寻实施路径:

(一)基于单篇教学

单篇课文的项目化作业以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或核心问题为突破口设计驱动性问题。

实施路径:从核心问题的深入开发、学生认知的延伸,现实生活的拓展体验等途径架构子任务,完成单篇项目化作业的设计,起到落实、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基于单元教学

单元项目化作业是在单篇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对一个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资源重整和构建。

实施路径:围绕单元作业目标,提出基于真实情境的驱动性问题,聚焦大任务,按周期分解子任务,通过课文学习、链接阅读、活动实践等支架完成单元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一个单元的深度学习。

(三)基于主题教学

主题类项目化作业即找准一个主题,在教材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优化、补充、拓展、整合等,使主题价值最大化。

实施路径:围绕教材现有资源,提炼主题,设定驱动性问题,通过拓展文化资源、媒介资源和实践资源等,完善补充子任务,完成主题式项目化作业的设计。

 

4.温州大学附属学校(温州榕园学校).png 

温州大学附属学校(温州榕园学校)

 

树课程:扎根生长,课后服务助成长

 

温州大学附属学校(温州榕园学校)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立足“像树一样生长”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家长需求,依托温大等高校资源,开展具有附校特色的课后托管新模式。

一、围绕“全”,构建丰富课程体系

课后服务分为扎根课程和生长课程。扎根课程包括放学后看护、晚自习、个别辅导答疑等基础服务,聚焦课内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生长课程包括晨间课程、午间课程、社团拓展课程和暑期托管课程,赋能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二、把握“精”,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强大专业,其中“扎根性”课程校内教师占比76%,“生长性”课程主要依托温大建立志愿者队伍和多渠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总课时中,第三方力量人员占比23.9%,其中志愿者占比高达10.6%

三、突出“评”,落实监管多元评价

建立完善多元的管理、评价制度,领导小组对社团进行群组管理、常规管理和评价管理,日常抽查社团活动手册记录,阶段性进行校内外学生成果展示,特设社团展演活动,邀请全体家长参加,收集满意度。达成管理、实施、评价闭环链,促进了课程的落实。

 

 5.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png

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

 

三个创新:促使课后服务生根落地

 

洞头区实验小学以问题导向式来推进学校的课后服务托管工作,面对“双减”之下的课后托管出现的时间长、课程散和师资乏三大困境,学校努力探索、积极施策,找到了解决困境的三个创新点:

一是创新支持系统,开启课后托管的“溯源”之旅。学校通过搭建“1+2+1”课后服务托管课程体系,实行三向选择,探索出了课后服务课程的多样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探索学习空间,在场馆沉浸中,打造课后托管动力场,衍生更多元的新时代教育力量,从而为学生的未来高品质成长赋能。

二是创新三动策略,深化课后托管的“核心”之力。通过借助表单、优化程序等方法触动,提高一托整理的效率;通过“教师自主和学校统筹、本校培养和校外引进、一人主教和一人辅教”相结合的人员联动,凸显二托时光的趣味;通过多学科融合的项目推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课后托管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变革借鉴。

三是创新体系管理,保障课后托管的“本质”之心。学校心系师生,以人为本,针对课后托管实施“6+1”暖心服务,积极满足师生需求,回应家长期待。同时,通过“一套质量手册、一张课程导单、一份星星积分”等评价的实施,撬动课后托管的保障体系。全方位以评促行,实现了课后服务在学校的生根落地。

 

6.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png

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增值评价区域推进的乐清实践

 

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推进“双减”政策在中小学走深走实,乐清市针对省测反馈实际情况,从区域层面,对“双减”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增值评价,旨在检验“双减”政策实施效应,切实减轻学生与家长负担,确保学校层面教育减负不减质,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立足增值理念,科学界定增值评价的预估值增值与净增值理念,实现与预期数值相比较的正增值、0增值和负增值的算法模型。

区域推进中将增值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融合,构建了多水平线性分数位模型和学业及影响指数相关分析模型两个参数模型,设置了科学的置信区间,在科学理念与模型基础上,通过指标体系重组优化、开发多接口平台系统、生成多维画像报告三条路径推进增值评价项目。

增值评价区域推进的乐清实践,坚持督导改进与引领提升相结合,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引领学校推进“双减”工作,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评价案例为区县(市)和学校贯彻“双减”政策提供有力抓手,有利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了教育良好生态。


 7.乐清市大荆镇第一小学.png

乐清市大荆镇第一小学

 

双融双评:开启校园石斛基地的“融创瘦身”之路

 

学校在进行基地研学、开发校本课程或课后服务引入外来培训机构时,有无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无给学生增加负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乐清市大荆镇第一小学采取“双融双评”策略来给校园石斛基地进行融创瘦身。

一是学科融合。找寻基地研学与各学科目标的共同点进行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上的整合,让相关学科的教师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学科融合活动中。

二是研学一体。我们不仅开发了《我爱石斛》这一校本课程,还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兴趣、认知结构与石斛的生长规律来设计了一份简单、实用的研学活动任务清单,以达到基地研学“瘦身”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双重作用。

三是开放性评价。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其活动兴趣,我们采取了“石斛种植小达人”“石斛创作作品展”和“石斛产品推销会”这三类开放性评价。

四是内差异评价。主要针对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和“个体阶段表现”进行评价,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

自实行“双融双评”策略后,原本2到3门学科的作业,现在可以整合成一份来完成,而且“减量”却不“减质”,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和压力,还发展了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研学活动开辟了新的思路。

 

 9.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png

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素养导向下的区域备课管理变革

 

双减背景下,为了实现“减量不减质”,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基于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备课做为切入口,引导学校优化管理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减量不减质”的目标。

一是引导教师提升备课认识。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研制了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备课管理方案,组织了关于备课方面培训、交流、研讨、评比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对备课的认识。

二是指导学校优化备课管理。备课管理三优化,首先是引导学校在备课管理的内容上做了优化,从以往关注的数量、格式、书写转向备课的质量,备课的内容关注“怎么教”转向“怎么学”,关注教学目标是否指向学科素养等。其次,备课管理从以往的重检查转向重交流指导,备课检查不再是为了给老师的教案分出等级,而是引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而改进教师的备课水平。第三,备课检查从随意性转向主题化,备课检查“前”确定检查主题,备课检查“中”寻找主要问题,备课检查“后”研修改进问题。

三是研制备课模版及教研模式。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骨干教师研制了一些指向素养导向的备课模版、教学设计,以及一些教研范式,如三度备课的教研模式、单元整体备课的教案模版、基于能力导向的素养作业设计等,提供给区域教师共享,助力教师高质量的备课,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8.瑞安市第三实验小学.png 

瑞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四精”服务:“1+X+N”模式的课后服务新实践

 

瑞安市第三实验小学作为瑞安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秉承“五育并举”理念,着力实施课后服务“1+X+N”工程,将学科辅导、兴趣培养和素养习得相融合,奏响课后服务“欢乐颂”。

一是精准把脉多样需求,提升服务的精度。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创建了“1+X”课后服务新样态,由此满足家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精妙构建“1+X+N”课程链,提升服务的厚度。保障基础课程,夯实“1”。为学生设置多层次的“题组导练”“作业菜单”等,并实施学业辅导;优化课程内容,丰富“X”。积极设计开发“六大素养”“X”多彩延时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素养“出彩”;整合课程资源,创造“N”。以“二十四节气项目课程”为载体,通过校内探究、校外拓展和假期实践三种实施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三是精心开发智慧平台,提升服务的效度。学校借助钉钉APP“课后服务智慧管理平台”贯穿课后服务全过程,从课程设置到选课等实现云端管理。

四是精细保障教师身心,提升服务的温度。学校不定期推出工作“操作指南”以及组织教师沙龙,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轻装上阵”。除此之外,学校采取一系列暖心人文举措,为课后服务提升温度。

 

10.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png 

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双减”背景下基于技术支持的“研-教-学”一体化设计区域实践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双减”求实效,教师、课堂和学生是关键。浙江省苍南县是人口大县,农村、山区较多,优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内“双减”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苍南县紧抓“省十二条”和“山区26县”政策机遇,加强平台共建、资源数据共享和信息共通。苍南县教育局以创建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教育技术企业共同开发苍南县全连接教育智慧平台,形成“智慧教研、课堂提质、学习优化”的教育新生态。通过创新教研“三种范式”,实践教学“三样课堂”和搭建学习“三种方式”,苍南县教育局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双减”工作从落地走向纵深。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维护单位: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温州力维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浙ICP备12030471号